杭州市一醫院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胸痛中心

杭州市一醫院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胸痛中心

加強胸痛中心區域合作 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




杭州市一醫院全景圖 院方供圖

一談起心肌梗死,大傢往往談“虎”色變,都很害怕。其實,急性心梗並非不治之癥,可防亦可治,關鍵在於正確、及時的應對。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典型者表現為劇烈而持久的胸痛,可以並發惡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心臟破裂等並發癥,常可危及性命。

為心肌供血供氧的動脈(既冠狀動脈)由於各種原因突然閉塞,是造成持續性的心肌缺血缺氧的根本原因,閉塞時間達到15-20分鐘,就進展為急性心梗,而且心肌梗死的面積與冠狀動脈閉塞的時間成正比,閉塞的時間越長,心肌梗死的面積就越大,其危險性也就越高。故它在發病初期90分鐘的救治時間尤其寶貴,一旦延誤就有很高的死亡率。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經過長時間籌備,於2017年3月正式成立,2017年12月順利通過國傢胸痛中心總部認證,標志著該院胸痛救治能力正進入國內先進行列,可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準確的診治流程,從而大大地降低死亡率。

著名心血管疾病專傢、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主任黃進宇教授昨天說,建立胸痛中心區域性網絡體系,將院前急救和院內診療高效地整合,實現無縫對接,極大地提高瞭高危胸痛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這既是市一醫院積極響應國傢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發展,堅決落實國務院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也是加快推進醫院與協作單位在急慢分診、雙向轉診,以及專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的重要舉措。”

最近,杭州迎來低溫天氣,黃進宇教授也提醒大傢,低溫天氣是誘發心梗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傢一定要註意好防護。

胸痛中心模式大大縮短轉診時間 大江東米香成型機45歲心梗男子得救瞭

據《柳葉刀》雜志發表的一項關於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回顧性研究:2001年到2011年十年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維持在10%以上,且十年未發生顯著變化,遠高於同期西方發達國傢5%-6%的平均水平。

一般來說,按照以往胸痛中心建立前的處理模式,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救治,從發病到就診、從就診到得到有效救治,往往需要經歷多個環節、流程,或多個醫生診治,即便在最順利的情況下,也可能要花約200分鐘才能完成有效急救,並且這些環節中不能有半點差池。

胸痛中心的建立,不但強化瞭救治醫護專傢團隊建設和人才儲備,而且有瞭一套成熟規范和專業的急性胸痛診治標準流程,對急性胸痛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先就診後付費,大大縮短瞭急救時間。

就在上周,市一醫院胸痛中心成功救治瞭一例從市一醫院集團大江東院區轉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傢住大江東的45歲男子李大哥,在一傢工廠的車間工作,看上去身體蠻壯實的,微電腦定量充填機不過他一直有高血壓病史,仗著自己還年輕,吃藥並不是很規律。粉狀原料壓制成型機

上周一傍晚6點,李大哥回傢爬樓梯時突發胸痛,他勉強堅持瞭20分鐘後還沒好轉,就在傢躺著休息。

但休息後疼痛並沒有好轉,而李大哥臉色卻越來越蒼白。晚上9點,被他的工友發現,工友焦急萬分地撥打瞭120急救電話。

20分鐘後,急救醫生趕到李大哥傢裡,發現他的胸痛為心前區疼痛,呈壓榨性,並放射至左肩背部,測量血壓已經偏低,根據經驗首先考慮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送醫院搶救。

李大哥很快被送至市一醫院集團大江東院區,21:50,急診醫生已經為李大哥做好瞭心電圖等相關檢查,並通過網絡將檢查結果實時傳送到市一醫院胸痛中心,胸痛中心值班醫師鐘益剛醫生判斷病情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建議急診介入手術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以挽救患者性命。與此同時,胸痛中心為李大哥開通綠色通道、啟動瞭心內科導管室,醫護急診手術團隊準備就緒。

鐘益剛醫生說:“晚上11點,患者轉診至市一醫院胸痛中心,由於是工友陪同護送,身邊沒有傢屬,好在已提早啟動院內綠色通道,先救治後收費。5分鐘後,患者進入導管室,立即接受瞭急診冠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整個過程僅僅用時25分鐘,患者轉危為安。”

這一系列流暢、快速的應急反應及成功救治,體現瞭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急診救治能力已達到相當高水平,標志著一個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總院與協作醫院同質化、院內各部門同質化運作的國傢標準版區域協同胸痛急救網絡已經建成。

加強胸痛中心區域合作

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搶救成功率

黃進宇教授說:“市一醫院每年收治上百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有不少是網絡協作醫院轉診患者。去年3月開始,醫院成立瞭胸痛中心,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診療通道,縮短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診療時間,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預後。”

“2017年7月8日,市一醫院胸痛中心舉辦瞭‘2017年第三屆冠心病優化治療論壇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區域合作簽約及授牌儀式’,來自上海、南京、廈門、浙江等地的200餘位專傢同道共同出席本次活動。當時,我代表市一醫院胸痛中心,與桐廬二院、餘杭區第三人民醫院、餘杭區良渚醫院、建德市第二人民醫院、淳安縣中醫院、富陽第二人民醫院、蕭山四院、桐廬縣中醫院、諸暨市中醫院、崇賢社區服務中心、湖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傢醫院共同簽署瞭胸痛中心區域合作協議,在胸痛中心建設、協作、發展、雙向轉診等方面達成共識,共同承諾為患者提供及時、快捷、合適、高效的診療服務,建成一條真正的綠色通道,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黃進宇教授說,加強胸痛中心區域合作是面對嚴峻的現狀應運而生的。因為突發胸痛、胸悶是急性心梗、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等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搶救爭分奪秒,若錯過瞭“黃金救治時間”,致死致殘率將大幅上升。

但近年來,我國急性心梗發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救治狀況並不理想,發病、就診、轉運、手術等各個環節的延誤,讓許多患者喪失瞭及時通過介入手術開通堵塞的血管這一最佳救治方法的機會。若能早期診斷、及時救治,絕大多數患者可轉危為安甚至恢復健康。然而,很多患者因診治不及時而留下遺憾。

經過市一醫院胸痛中心最近半年來的運轉和實踐,發現這個模式能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準確的診斷評估和恰當的治療手段,顯著縮短救治時間,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有效率。很多患者及時地從基層醫院轉送到市一醫院胸痛中心進行介入治療,大幅降低死亡率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參照國外經驗,“胸痛中心”也是一個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的標準化救治體系。目前,全球有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歐美發達國傢已經普遍建立完善的“胸痛中心”救治體系。

目前我國醫療資源分配正在逐漸調整,但區域間不平衡的情況仍將持續存在,重點在於協調區域間優質資源合理共享,做好雙向轉診等工作。而胸痛中心的建設正是將院前急救系統(120)、具備急性胸痛救治能力的中心醫院和基層醫院,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和協調。通過統一的診療流程,使急性胸痛患者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有效的治療。

冬季是急性心梗的高發季節

專傢建議四個要點助你防治

市一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心臟介入中心主任葉顯華說,入冬以來急性心梗患者急劇增多。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敏感性很高,突然的寒冷刺激,很容易發病。還有,天氣寒冷,人們戶外運動減少,血黏度增高,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同樣因為寒冷,血壓升高引起心肌缺血,也會導致心梗。

“一旦出現胸痛,部分人會靠自我感覺自我診斷,往往延誤瞭治療時機。據市一醫院胸痛中心這大半年來的粗略統計,來看胸痛的病人中,約10%為心梗患者。有一部分心梗發病時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有不少人誤以為腸胃不適而錯跑到消化科看病,延誤瞭治療。之所以這部分心梗患者會感覺腸胃不適,是因為我們的胸腔和腹腔之間有一層橫膈膜,心臟就‘坐’在這層橫膈膜上。一旦發生下壁心肌梗死,由於壞死的心肌細胞釋放出炎性因子刺激膈肌,引起上腹部疼痛和不適,容易讓患者誤以為是胃腸不適。同時,吃太飽也是一項重要的心梗誘發因素。因為進食後,血液大量進入消化系統,心臟的供血量相應減少;加上餐後血黏度增加,心跳加快,都容易誘發心梗的發生。另外,還有兩個重要誘因是情緒激動和過度疲勞。

防治心梗,葉顯華主任建議大傢可以從以下四個要點入手——

1.註意防寒保暖,冬季室溫不應低於18℃。冠心病病人在冬天應隨時註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

2.外出時最好戴口罩,避免迎風疾走。

3.在室內不要將門窗開得過大,以防冷空氣刺激誘發心絞痛和心梗。當室內需要換氣時,可把門窗開一條縫,使少許新鮮空氣進入,又不至於使室內溫度降得過低。

4.出現胸悶、胸痛癥狀,甚至伴有氣短、頭暈、出虛汗、嘔吐等癥狀,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當機立斷撥打120前往醫院就診,心梗發生後的及時救治是爭分奪秒的。
arrow
arrow

    vaq502ye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