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涼粉到豆花 來到成都的巴適一日!

但成都也是那個少不入川的溫柔鄉,在朝天椒和花椒油鋪設的紅艷艷的表象下,永遠有一碗清淡到幾乎無欲無求的雞汁豆花,等著做落胃的最後一子。這種對食物濃可攻淡可守的姿態,正是蜀人最贊的巴適。

洛帶古鎮的客傢土樓,裡面有好幾傢博物館。本文圖除署名外均為 Jing 圖

10:00涼粉與天鵝蛋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產後月子中心

在一年365天,有300天都見不到陽光的城市裡,為瞭晴天而請假的人不在少數。隻要一見陽光,成都周邊的幾個古鎮一定人頭攢動,大傢聚在一塊喝著茶打著麻將,哪怕什麼也不做,在院子裡曬著太陽發發呆也好。

洛帶古鎮便是本地人最愛去的幾個小鎮之一。小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現在的建築則多呈現為“一街七巷”的清朝制式。明末清初時期的移民運動和“湖廣填四川”的歷史使來自異鄉的客傢人在這裡生瞭根,洛帶逐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月子中心評價漸發展成為西部客傢人最為集中的小鎮,鎮子裡建有廣東、江西、湖廣、川北四大客傢會館,有“天下客傢第一鎮”之稱。

這是個很閑散的鎮子,雖然像中國的大多數古鎮一樣,沿街兩側皆是商鋪,但如果往巷子的深處走一走,也不是不可以見到真實的當地人生活。背著竹簍的阿婆們,挑選著小販的蔬菜,樹影深深的客傢公園裡,竹椅擺出瞭龍門陣,一旁有人正在打一套太極拳……

辣到逆天的傷心涼粉。資料圖

走在街上的行人不分本地外地,基本人手一碗傷心涼粉。這涼粉以純豌豆粉制作,聞起來奇香,嘗起來奇辣,就算不辨滋味吃個囫圇,三口之內也能逼下眼淚來。關於它的得名原因,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因為當年客居於此的客傢人過於思念故鄉,邊做粉邊流淚,所以得名,也有人說是因為涼粉太辣每吃必哭,不知情的人見瞭還以為這人有什麼傷心事呢。

也是因為涼粉太辣,洛帶古鎮的另一款網紅街頭小食便是頗能解辣的天鵝蛋。這是一種油炸糯米團子,看起來和成都的糖油果子差不多,不同的是天鵝蛋裡面有夾心。白白胖胖的丸子在加瞭紅糖的熱油裡炸過,又在芝麻裡滾上一輪,便被交到瞭吃客的手裡。咬開泛著熱氣的硬皮,是甜糯的豆沙軟心,在冷而潮濕的天氣裡,不僅除辣也能怯寒。

12:00 煙熏油燙鵝

走在洛帶古鎮的上街上,不時能看到道路兩邊鋪面的櫥窗內掛著燒味,顏色紅亮誘人。這便是洛帶客傢人自創的美食——煙熏油燙鵝。

供銷社飯店是鎮上的老字號,油燙鵝頗受當地人推崇。

小鎮上幾乎每傢餐館都有油燙鵝售賣,不過最為當地人推崇的一傢還得算古鎮入口處的供銷社飯店(洛帶古鎮下街33號)。這是一傢老字號,從名字到環境都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氣息,茶湯和米飯都自助,落座後老板娘還會貼心地問需不需要換上舒服的棉拖鞋。

某傢餐館的門面,很有粵式燒臘店的風范。

油燙鵝的制作頗為復雜,從宰殺、醃制、晾掛、煙熏、鹵煮到油炸,前後需要七八道工序十多個小時才能完成。最難的是香料的調配,十幾種不同的作料,每一樣的分量和順序都要準確,才能制出入味又不會過咸的鵝肉。鹵香、肉香和煙熏香在口腔繚繞,每一味都既醒目又不搶眼,層次十分豐富。

14:00 燃燈寺

離開人潮湧動的上街和下街,沿著客傢公園旁的巷子一直往上走,出瞭石頭圍起的洛帶古鎮,便能見到燃燈寺(洛帶鎮八角井街130號)。這座名字古雅的寺廟歷史悠久,早在隋朝年間就已建祠,後來隨著歷史變遷,代有興廢。直到清代中葉時,因供奉生鐵燃燈佛一尊,才更名為如今的燃燈寺。寺廟無需買票,卻安靜異常。一路穿過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直到最後一進的燃燈古佛殿,都沒有見到什麼遊人,隻有三三兩兩的比丘尼悄聲走過。在大雄寶殿一側的碑廊裡,擺放著寺廟歷代重建時的石碑,字跡依稀難辨,記錄著古寺的時空流淌。

比起洛帶鎮的人潮,燃燈古寺顯得尤為安靜。

在觀音殿左後方,我意外發現瞭一口八角井。許是怕有人落井,井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頂級月子中心口被蓋上瞭,仔細看邊上的陳述,原來這便是傳說中劉禪掉落玉帶的八角井,這個典故,也是洛帶(落帶)古鎮名字的由來。

這口古井傳說就是劉禪掉落玉帶之處,也是洛帶鎮名字的由來。

17:00 客傢土樓博物館

在洛帶古鎮靠近荷花池的一側,便是這座博客樓。此博客非彼博客,而是“博客傢所長”的意思。雖說這是座新建的土樓,不過形制很是古色古香,與電影《大魚海棠》裡的土樓有幾分相似之處。




形制古色古香的博客樓。

土樓裡並沒有居民,而是開辟成瞭博物館群,有客傢博物館、非遺博物館、現代工藝博物館等數個展館,均對遊客免費開放。其中客傢博物館規模頗大,以老照片、實物造景等形式展示著客傢民族豐富多彩的習俗、文化和歷代名人。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袁欣_NN7565
arrow
arrow

    vaq502ye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