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

東方網消息:光明日報22日報道,美國《國傢地理雜志》1999年第11期刊出瞭幾幅制作精美、色彩艷麗的“帶毛恐龍”的照片和復原圖。文章用醒目的標題“霸王龍有羽毛嗎?”報道瞭一種似鳥非鳥、似龍非龍的動物。作者引用瞭研究者給這個特殊動物起的名字,叫做“遼寧古盜鳥”(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文中記述這隻動物,長著始祖鳥一樣的頭和翅膀,有著典型小形獸腳類恐龍–馳龍式的尾巴,並聲稱他們找到瞭連接分料機推薦鳥類和恐龍類進化過程中缺失的環節。結論是:鳥類由小形獸腳類恐龍進化來的假說得到瞭證明。

然而到今天,人們已經發現,這篇古生物學文章犯瞭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因為,獲得這個“科學結論”的那塊化石,是人為拼接起來的,即一個古鳥的身軀接上瞭一條馳龍的尾巴。那麼這一錯誤是怎樣發現的呢?記者采訪瞭揭露這起科學造假事件的當事人、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博士和王元青博士。

據徐星介紹,“遼寧古盜鳥”標本出自我國遼寧西部的白堊紀地層,後來流失到美國,被美國猶他州佈蘭丁恐龍博物館購得。在佈蘭丁恐龍博物館館長斯提芬?克瑞克斯的邀請下,世界聞名的獸腳類恐龍權威柯瑞博士介入瞭這一標本的研究;文章發表前,也經過瞭其他一些權威學者的審閱。

《國傢地理雜志》刊登這篇有關“古盜鳥”文章的同時,還介紹瞭徐星和他的同事在1999年命名的兩種獸腳類恐龍:意外北票龍和千禧中國鳥龍。1999年10月美國國傢地理學會為此召開瞭一次新聞發佈會,王元青博士和徐星博士應邀前往華盛頓參加這次新聞發佈會。這

樣,他們有機會第一次觀察瞭猶他州佈蘭丁恐龍博物館的標本。

正像所有觀察過這塊標本的古生物學傢們一樣,當王元青和徐星第一次看見“古盜鳥”標本的時候,第一感覺是存在一些疑問。這塊標本明顯被拼接過,尤其是在其身體和尾巴連接處存在一條清晰的斷裂,而且部分骨骼缺失。然而,在古生物發現當中,標本不完整或者骨架不相關聯是很常見的。因此,僅僅依靠尾巴和身體之間存在的拼接縫並不能夠說明什麼問題。

同時,一些學者認為,“古盜鳥”的形態過於奇特,很難想像它的身體和尾巴屬於同一動物。然而,從形態學研究的角度考慮,出現這種形態奇特的動物從理論上不是沒有可能。20世紀90年代發現於蒙古的“單爪鳥”就是一個例子。單爪鳥的分類位置曾經引起瞭巨大爭議,因為它具有一套非常奇特的特征組合。但毫無疑問,它確實代表進化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種類。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多科學傢們認為,“古盜鳥”可能也是這樣的一種動物。並且“古盜鳥”也經過瞭嚴格的審查,包括CT檢查、地層學檢驗、沉積學檢驗、形態學的辨認等等,由於這個拼湊起來的化石可能出自同一地層的相連地段,所有的這些檢查都無法直接而有力地證明這是一塊假化石。

徐星每年有2個月以上時間要到遼寧西部作野外研究。1999年12月,徐星和同事在研究另外一件采自遼西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的時候,發現瞭足夠的證據,表明“遼寧古盜鳥”是一個拼湊起來的動物:它的那條“很典型的恐龍尾巴”來自徐星發現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的另一面。

因為化石發掘出來後往往有兩面,也是湊巧麻糬成型機,徐星獲得瞭另外的一面。

自然,這個證據具有絕對的可靠性。

徐星隨即通知瞭美國國傢地理學會。這一消息震驚瞭包括《國傢地理雜志》主編在內的所有人。美國國傢地理學會於2000年1月對外宣佈瞭這一不幸消息。包括NBC、《今日美國》、《自然》和《科學》等著名媒體紛紛予以大量報道。

2000年3月號的《國傢地理雜志》上,刊登瞭徐星寫給編輯的一封短信,向公眾宣佈瞭中國科學傢的看法。4月,徐星攜帶有關證據前去華盛頓美國國傢地理學會總部,接受由美國和加拿大的5名著名學者組成的委員會的鋻定。4月4日,美國國傢博物館由蘇斯博士領導的委員會一致認為,徐星博士等人的結論是正確的,即“遼寧古盜鳥”確實是一個拼湊的動物。隨即,美國國傢地理學會對外正式宣佈瞭這一消息。在《科學》上刊登的一篇報道中這樣說:“徐星提供瞭可靠證據之後,這一問題纔得到最終解決。”在接受《國傢地理雜志》采訪時,徐星說:“如果能夠讓中國學者早點介入這一標本的研究,也許這一錯誤就能避免。”

我國科學傢在接受《自然》雜志和其他一些西方媒體采訪的時候指出,這是一場科學悲劇,當商業利益卷入基礎科研後,科學失去瞭它的純潔性。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傢董枝明說,這一事件使人們想起30年代人類學研究中弄虛作假的“皮爾當人”事件,當時,有人給一個人頭安上瞭猿類的下頜,並著瞭色。它欺騙瞭那些苦於尋找人–猿泡芙成型機過度類型的科學傢。他們把“皮爾當人”奉若至寶。這次事件也有相同之處,它欺騙瞭那些急於找到從恐龍向鳥類過度類型的科學傢。其

始作俑者可能是一位貪財的化石販子,作得也不高明,研究者隻要深入思考、仔細觀察,就能看出破綻。

徐星說,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在於美國佈蘭丁恐龍博物館館長斯提芬?克瑞克斯的化石是從不法化石商那裡買來的。徐星和王元青嚴正指出,當前,世界上的化石走私非常猖獗,許多科學傢不是自己去野外獲取第一手資料,而是靠出錢購買那些被倒瞭幾手的“材料”,

既然有人倒手就不可能避免有人作假,假化石的名目五花八門,防不勝防。最好的方法是盡量獲取第一手資料,因為一件化石身上的信息從它出土的那一剎那逐步散失,采用二手以上的材料,既支持瞭化石走私,也影響瞭科研成果,更不符合現代科學道德。徐星說,如果這是一塊由科學傢親手采集的標本,那麼就會避免許多疑問。然而,由於化石走私和商業利益的驅動,越來越多的標本承受著人為造假的破壞。王元青說,造假使包括遼寧北票地區在內的許多古生物標本失去瞭信譽,這對我國的古生物研究事業是巨大的威脅。
arrow
arrow

    vaq502ye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